最新目录

革命论本义论与实用说陈独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2)

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最早在创办《青年杂志》时,陈独秀在第一卷第一号发表《敬告青年》(1915),对青年提出六大希望,其第五条为“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寄望青年在社会生

最早在创办《青年杂志》时,陈独秀在第一卷第一号发表《敬告青年》(1915),对青年提出六大希望,其第五条为“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寄望青年在社会生活中取“实利”而弃“虚文”。他指出:“一切虚文空想之无裨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当代大哲,若德意志之倭根(R.Eucken),若法兰西之柏格森,虽不以现时物质文明为美备,咸揭橥生活(英文曰Life,德文曰Leben,法文曰La vie)问题,为立言之的。”何谓“虚文”?“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⑦“以现时物质文明为美备”,“揭橥生活”,以激发青年向先进的欧美学习、改革中国现实的热情,这种政治思想上的主张,是陈独秀要求文艺直面现实,并以“写实”揭示现实的重要原因。在同年发表的《今日之教育方针》中,陈独秀将现实主义视为近世欧洲之时代精神,“见之文学美术者,曰写实主义,曰自然主义。一切思想行为,莫不植基于现实生活之上”⑧。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是此一时代精神在文学艺术上的折射,虽有不同命名,其基本特征是“植基于现实生活之上”。在《现代欧洲文艺史谭》中,他具体介绍欧洲文艺思想之变迁,谈及自然主义时说:“此派文艺家所信之真理,凡属自然现象,莫不有艺术之价值,梦想理想之人生,不若取夫世事人情,诚实描写之有以发挥真美也。”⑨这里,陈独秀首次将欧美文艺中的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对举,已有扬前者抑后者之意。而前者最可宝贵的品质是“诚实描写”,具有“发挥真美”的艺术功能,而不是让人沉浸在虚幻梦想中。

陈独秀提出的“革命军三大主义”,固然只是针对他眼中积重难返的贵族古典文学的弊端而言,作为镜鉴的则是欧美文艺复兴以来近代文学的辉煌灿烂。而欧美近代文学之可观、可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的盛行功莫大焉。更为重要的是,文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种,无法脱离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无法与自然科学、哲学的演进相脱离。从欧洲近代社会制度的破坏、经济基础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更来认识文艺的新动向,把文艺置放于整体“时代精神”范畴内,陈独秀此时的文学批评理论,已具有不自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色彩;以欧洲文艺史为参照,使之更清楚地看到、也更痛切地感受到传统中国文艺的弊病:

欧文中古典主义,乃模拟古代文体,语必典雅,援引希腊、罗马神话,以眩赡富,堆砌成篇,了无真意。吾国之文,举有此病,骈文尤尔。诗人拟古,画家仿古,亦复如此。理想主义,视此较有活气,不为古人所囿。然或悬拟人格,或描写神圣,脱离现实,梦入想像之黄金世界,写实主义自然主义乃与自然科学实证哲学同时进步。此乃人类思想由虚入实之一贯精神也。⑩

倡导“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并非为成为“革命军”而别树一帜,是人类思想“由虚入实”一贯精神的体现,也正是此种精神在推动着社会革命。建设一新社会,需要建设一新文学;与其说新文学是为新社会服务的,不如说新文学是新社会召唤出来的,也是“一代有一代的文学”的合乎情理的要求。在《答程师葛》(1916)中,陈独秀将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定位在“朴实无华之文学”,认为其自有“精深伟大处”,不必在贵族古典文学前自惭形秽:

士之浮华无学,正文弊之结果。浮词夸语,重为世害;以精深伟大之文学救之,不若以朴实无华之文学救之也。即以文学自身而论,世界潮流,固已弃空想而取实际;若吾华文学,以离实凭虚之结果,堕入剽窃浮词之末路,非趋重写实主义无以救之。写实派文学、美术,自有其精深伟大处,恐犹非空想派之精深伟大所可比拟。

“弃空想而取实际”是世界之潮流,中国文学现状则与此背道而驰,“离实凭虚”,唯有“写实主义”可以挽救;后者精深伟大之处就在“发挥真美”。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前,陈独秀去信提及“文学改革”的迫切性,认为改革方向是“写实诗文”:

文学改革,为吾国目前切要之事。此非戏言,更非空言,如何如何?……吾国无写实诗文以为模范,译西文又未能直接唤起国人写实主义之观念,此事务求足下赐以所作写实文字,切实作一改良文学论文,寄登《青年》,均所至盼。

陈独秀盼望胡适能从写作和理论两面,推动写实主义在中土的落地生根,其中体现的正是他不尚“空说”而尚“实际活动”的马克思主义精神。

简言之,取“写实”而弃“空想”,是陈独秀从社会变革出发对“革命军”提出的要求,亦是从“世界文学”格局出发观照中国文艺传统和现状的结果。“写实”一词指向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生活,表现世事人情;“空想”一词则是“浮华旧梦”的代名词,指创作者远离社会现实,堕入拟古、仿古的泥淖。此种“空想”使人意志消沉,不愿、不敢或不屑看取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进而阻碍社会变革的发生和完成。“写实”的文学主张,无疑契合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鲜明的现实性和批判性特征:直面现实的文学才会产生批判现实的巨大力量;同样,对现实的批判须以对现实的如实观察和摹写为前提。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syekzzzz.cn/qikandaodu/2021/0311/610.html



上一篇:我们究竟要怎样的诗论读诗底进化的还原论
下一篇:情景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投稿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部|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版面费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