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儿科硕士研究生并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2)

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2 儿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录取 在学校及医院研究生的领导下,加大对学校及儿科专业的宣传,日常工作中注重儿科学科特色的培育,加大研究生

4.2 儿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录取

在学校及医院研究生的领导下,加大对学校及儿科专业的宣传,日常工作中注重儿科学科特色的培育,加大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培养,用特色吸引人、用名师吸引人,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优秀考生报考。在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和录取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复试,儿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重点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及动手能力,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

4.3 带教教师的选拔

儿科基地内制订严格的带教教师上岗制度,选拔采用个人申报、专家评审、学生评选的方式进行。带教教师应具有高年级主治医师以上资格,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儿科专业理论,熟悉儿科的新技术、新进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期刊。优秀的带教教师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保障的前提[9],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4.4 带教教师的培训

在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带教教师的作用[10],提高带教教师的带教整体水平。带教教师需要进行通过培训后方可上岗。带教教师的培训包括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科研能力等的培训[11],目的是提高带教教师自身综合能力。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线上线下培训,让带教教师走出去,去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同时邀请国内外的优秀学者来基地内授课,增强带教教师的视野和学术水平。

4.5 关注研究生全方面的发展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12]、医学伦理[13]、业务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关注研究生全方面发展,形成医教研一体化[14]。构建基础知识、临床思维、实践技能等专业内容的培训体系。基础知识采用面授、网络教学为主、自学为辅的学习方式,积极运用混合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5]。临床思维的培养采用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分管床位、多学科诊疗、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16]等方式,给研究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实践技能的培养采取操作视频教学、模拟人训练、标准化病人[17]、临床患者实践逐步进行,给予研究生实践机会[18]。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采取读书报告、学术沙龙、专家讲座、研究生学术交流会等形式,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19]。

4.6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积极探索多元化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研究生的医疗水平和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考核可从研究生考核和带教教师考核分别进行。研究生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基础理论考核、临床能力考核、科研技能考核、结业考核。日常考核包括医德医风、出勤情况、医患关系等考核。基础理论考核实行岗前培训考核、年度考核和中期考核,重点考核儿科基础理论知识。临床能力考核主要包括出科考核、临床基本操作考核。科研能力考核主要包括科研讲座、阅读文献、发表文章、参与课题研究等。结业考核为模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而进行的考核。带教教师考核一方面可依据研究生考核的结果来评价,另一方面可从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的综合评价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和职称晋升紧密结合,对提升带教教师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0]。

通过上述培养模式的实践,我院管理方式和理念得到了提升,儿科专业报考人数和招生得到了改善,带教教师整体水平得到了加强,儿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规范化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及科研能力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在毕业时全部取得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证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真正做到了四证合一;培养呈现同质化,即规范的临床技能,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毕业后输送到医院,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医疗服务,为以后儿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同时能适应医学学科发展迅速的特点,掌握了文献搜索及阅读能力,能够及时根据新的研究理论更新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当然,对于我国持续推进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儿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其他问题,如多部门、多科室的协同管理问题、研究生教育与规范化培训局部的冲突问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积极性不高[21]、经费保障问题,同时这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各级管理人员须齐心协力,各负其责,制定一套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的规章制度,按照培养目标明确、培养环节规范的工作流程,定能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更好的加强临床医师队伍建设,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助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syekzzzz.cn/qikandaodu/2021/0508/1016.html



上一篇:集体医患沟通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投稿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部|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版面费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