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儿科介入进修医生的临床带教特点及思考(2)

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儿科介入进修医生带教体会及建议 (一)在“源头”上严把进修医生质量关 进修儿科介入的医生大部分来自放射科,儿科介入专业病种特殊、专业性

四、儿科介入进修医生带教体会及建议

(一)在“源头”上严把进修医生质量关

进修儿科介入的医生大部分来自放射科,儿科介入专业病种特殊、专业性强,要求进修医生除具备一般的临床知识外,还需了解专科疾病的诊治特点。因此,为保证其进修效果,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每年进修医生总数,不能出现“扎堆”进修现象,应该“平均分配”,确保每位进修医生能够获得合理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进修医生的自身素质也十分重要。为此,参照国家关于进修医师的标准,我科规范了进修医生的选择条件:(1)取得相应执业医师资格,并具有三级(含)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工作经验3年以上;(2)只接受大专及以上学历医师;(3)熟悉儿科介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并通过科室书面考试。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需满足条件(1);大专学历者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取得中级职称,临床工作经验6年以上。

(二)注重岗前培训及提供良好学习平台

为保障医疗质量,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医院在进修医生入科前,都要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学习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掌握儿童基础生命支持(BLS),熟悉电子病例系统操作及各类医疗文书的书写,了解科室临床工作流程等。入科后前两周,进修医生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解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学习掌握专科特点和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以便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2016年我科主编了《儿科介入放射学》一书,将其作为儿科介入进修医生学习的教材,鼓励每位进修医生多读、精读,以做到在实践中可以熟练应用这些理论知识。此外,每周还组织一次科内培训,内容包括儿科介入诊治范围、常见疾病特点及处理、疑难病例讨论等,通过每周手术病例回顾总结、文献报告等内容的学习,帮助进修医生奠定儿科介入的基础。

进修期间,还应该突破学科限制,安排不同进修医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来授课。鼓励进修医生参加介入相关学习班或会议,如介入沙龙、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综合诊治学习班、儿科介入放射学年会等,拓展思维,提升专业水平。

(三)加强儿科介入技能培训

常见儿科介入技能包括影像引导经皮硬化术、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术、血管造影术、球囊扩张术、穿刺活检术等。带教老师会对术中每个步骤向进修医生详细讲解,并适当给予操作机会,同时也会适时指出问题,纠正不规范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进修医生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规范化手术操作,并参与术后病人的管理。应在进修医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手术后,再逐步放手,增加他们的实践机会。带教老师逐渐放手但不放眼,从而提高进修医生的学习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8-10]。

(四)坚持实施科内轮转制度

鉴于我科介入手术以脉管性疾病为主,而脉管性疾病如血管瘤、血管畸形大多需综合诊治,因此我科规定所有进修医生每周至少上两次门诊,掌握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手段,如血管瘤硬化注射、绷带加压治疗、敷贴治疗、口服药物及激光治疗等;必须跟随带教老师管理床位及值班,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及常见病种临床路径;跟随带教老师上台手术,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完成门诊—病房—手术室全程轮转学习。

(五)因材施教及多学科相互学习

进修医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进修目的及进修时间安排各个相关专业组的轮转时间及轮转要求。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儿科介入进修医生常有不同的工作或学习背景,如来自放射科、介入科、外科、皮肤科等多个专业,人员组成较为复杂,且进修目的不尽相同。因此带教老师必须权衡进修医生的专业背景及进修目的进行重点教学。对于不同职称及学历的进修医生,对带教老师的选择及方式亦不同,如对于有一定介入诊疗能力及较高职称的进修医生,应以高年资医师作为带教老师,重点是解决其在临床中所碰到的困惑及业务提高上的瓶颈问题;对于刚接触介入诊疗的进修医生,进修初期可使用低年资主治医师带教,主要目的为学习基本技能,如病例书写、围手术期处理、无菌观念培养及观摩手术等,后期则以高年资医师为主,以提高其对于疑难疾病的诊疗能力。

此外,要充分利用进修医生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特点,找到让他们取长补短、融合各学科知识、相互协助的良好途径及方法[11-12]。因此,我科特别注重提倡老师和学员之间以及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教学相长”。带教老师虽然从事儿科介入时间较长、经验较多,但多数是从影像科或外科转化为儿科介入医生的,因此要注重发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员的优势,比如血管瘤出现溃烂,可请小儿外科学员多发表清创消毒建议,可请皮肤科医生发表如何通过药物控制血管瘤生长速度,一方面可以扬长避短,另一方面也可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良好风气。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syekzzzz.cn/qikandaodu/2021/0412/835.html



上一篇:冠状病毒病疫情下儿科住培医生思想政治工作的
下一篇:探讨儿科血液系统疾病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投稿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部|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版面费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