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探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

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小儿静脉输液为儿科常见治疗手段,而静脉穿刺是一种最基本且应用最广泛的护理技术操作,但其技术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另外,儿童群体具有特殊性,血管细小不明显

0 引言

小儿静脉输液为儿科常见治疗手段,而静脉穿刺是一种最基本且应用最广泛的护理技术操作,但其技术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另外,儿童群体具有特殊性,血管细小不明显,穿刺时容易出现抵触心理,易导致无法一次穿刺成功、药液外渗等情况,外加家属对静脉穿刺技术的期望较高,因此容易出现护患矛盾,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有可能导致医疗纠纷[2]。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科静脉输液的成功率、顺利开展护理操作,本院对2018 年3 月至2020 年4 月120 例静脉输液患儿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实施了针对性对策,取得理想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本院儿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20 例,样本纳入时间由2018 年3 月开始,到2020 年4 月结束,对照组男33 例,女27 例,年龄4 个月~9 岁,平均(4.)岁。试验组男35 例,女25 例,年龄5 个月~8 岁,平均(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典型差异性(P>0.05),有均衡性。

1.2 方法

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护理风险因素有:(1)护理人员方面:a.心理承受能力差: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不稳定,对外界各种刺激承受能力低,容易产生抑郁、烦躁和紧张等消极情绪,遇到家属怨言、患儿哭闹等不良刺激时,无法自觉对自身情绪进行调节;儿科护理工作繁琐,风险责任高,患儿输液时,家属陪伴在身侧,并时刻关注,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操作的压力;患儿血管条件差,依从性低下,护理人员担心穿刺失败后遭受家属指责,心理压力过大,容易出现心理失衡,从而影响穿刺成功率;b.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缺乏:护理人员未与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工作量大,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于家属提出的问题无法耐心详细解答,导致家属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不满;c.护理人员责任心缺乏: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抱有侥幸心理,未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最终埋下隐患,导致家属不满。(2)患儿与家属方面:a.患儿方面:儿童静脉细小,分支较多且弯曲隐匿,特别是皮肤颜色较深与肥胖患儿,静脉十分隐匿,穿刺难度较大;儿童性格活泼好动,若家属不能有效辅助护理人员的工作,在穿刺时,将很难固定患儿身体关节部位与头部,即便护理人员穿刺到位,也无法确保能够一次性成功,或穿刺成功,未加强看管,造成患儿拔出针头,导致穿刺失败。b.家属方面:大部分儿科疾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速,而患儿表达能力不足,家属对病情缺乏了解,无法正确估计预后,因此自认为到医院治疗便能够后顾无忧,一旦不满足其治疗要求,便会产生不良情绪,语言粗暴,不尊重护理人员,甚至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另外,患儿家属对静脉穿刺技术有着过高的期望,未考虑患儿个体差异,甚至部分家属认为静脉穿刺一次就能成功,以自我为中心,若穿刺不成功,就会产生埋怨心理,对护理人员恶语相向,或做出暴力行为。(3)环境因素:儿科静脉输液环境不佳,受夜间光线暗淡等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判断时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导致静脉穿刺失败;儿科患儿较多,嘈杂的环境无法使患儿保持安静状态;秋冬季节温度较低,若室内温度偏低,易造成患儿四肢受凉,血管受冷后将收缩变细,使穿刺难度增加;夜晚急诊输液患儿较多,且陪护家属多,家属均十分担忧患儿的健康,心情焦急,不断催促护理人员,这种状况下易导致护理人员缺乏耐心,产生不良情绪,影响穿刺操作。

针对上述护理风险因素,制定并实施以下对策:(1)提高专科护理操作水平:首先,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患儿静脉解剖部位和特点;其次,静脉输液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选择合适的针头、血管和穿刺点,结合患儿血管条件、滴速、液体浓度等,选择适宜型号的针头,并对其带钩、弯曲、管道、连接处渗漏等情况进行检查,再按照穿刺血管所处位置,选择数量与长度适宜的胶布,将其放置在治疗盘内;正式穿刺前,告知家属配合,固定好患儿,避免其头部摇动,进针点选择静脉明显处向后移0.3~0.5cm,待仔细消毒后,以5~10°进针,进针时保持慢、稳、轻,尤其是血管显露不明显者,若穿刺时回血,则禁止进针,防止刺破血管壁造成肿胀。最后,成功穿刺后固定妥当,护理人员右手将针柄固定不动,确保穿刺静脉壁与头皮针头保持平行;拔针时可以按照无痛拔针法进行操作,即针头纵轴平行于血管纵轴,缓慢朝外拔针,在针头即将脱离血管壁时,迅速将其拔出体外,同时将消毒干棉球压住针眼,时间为三至五分钟,防止局部瘀血,并有效保护血管;若患儿存在凝血机制障碍或出现哭闹不止表现,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2)增加与患儿、家属之间的交流:利用儿童喜欢受到表扬和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护理人员在穿刺前可以适当安抚患儿,保持语言温和,态度诚恳,使患儿消除恐惧感和陌生感;若患儿哭闹,还可轻轻抚触其四肢与脸颊等,使患儿感受到关爱,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护理人员还可与家属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理解家属的心情,以周到的服务、文明的语言和专业的技术取得家属的认可;若家属不理解且发脾气时,要耐心向其解释,并给予一定的安慰;输液前做好各项宣传教育工作,嘱咐家属静脉输液前禁止对患儿喂奶喂水,防止穿刺时患儿哭闹出现恶心呕吐,引起窒息;将辅助约束患儿腿部、头部的方法告知家属,解答家属提出的疑问,穿刺成功后以喂奶的姿势将患儿抱住,并对其双手进行适当约束,避免其拔掉针头。(3)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a.提高职业素养,理解家属:患儿哭闹时,家属心疼幼儿,心情紧张,遇事容易冲动,而激动的心情会影响护理操作的有序进行,因此护理人员要对家属的心情表示理解,尽可能宽容家属的过分言语与行为,充分利用语言的技巧化解家属的担忧顾虑心理,展现较高的职业素养;b.克服不良情绪,提高应变能力:护理人员执行静脉输液操作时,要集中精神,保持心态平稳,将干扰因素排除,尽可能一次性穿刺成功;c.提高责任感,学会情绪调节:高度的责任感有助于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习,一丝不苟,并且对其业务技术的提高也有益处;护理人员要尽可能避免将生活情感上的烦恼带入工作中,要学会合理释放压力,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syekzzzz.cn/qikandaodu/2021/0209/446.html



上一篇: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鼻无创通气致鼻损伤的预防护
下一篇: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投稿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部|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版面费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