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名医对话】闫永彬、赵倩义、张慧娟、胡(4)

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饮食护理 小儿发热的饮食应注意合理的营养及补充足够的水分,补充大量维生素和无机盐、热量和蛋白质。患儿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低,使

  (3)饮食护理 小儿发热的饮食应注意合理的营养及补充足够的水分,补充大量维生素和无机盐、热量和蛋白质。患儿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因而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患儿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加之体内消耗大,所以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可选一些如人乳、牛乳、米汤,鸡蛋羹、蛋花汤、牛肉汤、菜汤、果汁等等的食物,退热后可加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等),因发热致水分的蒸发比平时多,故必需补充适量的糖盐水,有利于毒素排泄。

  (4)口腔护理①为避免食物在高热患儿口腔中发酵引发其他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在高热小儿每次进食结束后,帮助其使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②若患儿的年龄较小,护理人员则可以多给其饮用温开水,这样不仅有利于退热,也能清洁口腔。③若小儿由于高热导致口唇干裂,护理人员可以使用维生素 AD 滴剂在患儿嘴唇上轻轻涂抹,避免产生裂口。

  (5)皮肤护理:患儿退热期,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保持皮肤的消洁、干燥。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出现。

  (6)促进病人舒适,要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保证患儿休息。因发热时新陈代谢增快,消耗增加,进食少,体质虚弱,多休息可以减轻身体负担,有利于身体早日康复。室内人员不要太多,减少探视,室内要经常定时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但应避免穿堂风.室内温度应18~20℃,湿度应在 50~60%。

  (7)心理护理:①体温上升期,患儿出现发冷、发抖、面色苍白等情况,家属及患儿均会产生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护理中应经常巡视病人,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给予精神安慰。为病人提供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的体息环境。

  发热患儿家庭常用降温方法

  1.物理降温:头部冷敷、温水擦浴,还有酒精擦浴、这些方法做起来都很简单,不易产生不良反应。其中头部冷敷是十分普遍的,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敷在患儿的前额部,每5~10分钟更换一次。还有常用的温水擦浴,水温50℃左右,擦拭四肢、大血管搏动处,冰袋降温也是高热小儿常见的降温方式,酒精擦浴适合于年龄较大、体温较高的患儿。方法是用25-35%浓度的酒精,小毛巾浸湿后擦拭患儿大血管搏动处及四肢、后背、手心等部位。婴幼儿使用酒精擦拭易引起低体温和酒精吸收的情况,故需谨慎使用酒精擦拭。

  2.物理降温效果欠佳,体温39度以上,可给以口服退热药,常用的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口服退热药降温时需注意补充水分,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两次用降温药时间药间隔4小时以上,勤测体温。

  3..加强生活护理:高热的患儿在发热时,会导致水分的大量流失,因此需要让患儿多补充水分、给予患儿富含蛋白质、营养的饮食,禁止食用肥腻的食物,以提高患儿的机体抵抗力。还要保持患儿身体的清洁,经常对患儿的衣裤进行更换,避免患儿因受凉而加重病情。

  4.对于高热的患儿要预防发生高热惊厥,初次惊厥一般很难预防,需要避免反复测温造成患儿心情紧张,严密看护,避免发生碰伤、坠床等,如患儿发生高热惊厥,必须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保持侧卧位,尽可能的减少翻动,将附近可能对患儿造成损伤的物品拿掉,并将患儿衣领、袖口等松开,用指头按压患儿合谷、人中等部位,在患儿上下牙齿中间放置合适的牙垫,避免患儿痉挛过程中咬破舌头,在牙关紧闭时不能强行进行撬开,同时应尽快就医。

  5. 对于发热的患儿应做好心理护理,家长鼓励的语言,耐心的态度,会增加患儿的自信和战胜疾病的勇气。好,有关发热患儿的护理介绍完毕,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本期嘉宾:

  闫永彬

  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儿科医院临床办公室主任,儿科五病区主任,省级知名专家,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省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青年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儿科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消化/感染学组组长等。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syekzzzz.cn/zonghexinwen/2021/1206/1443.html



上一篇:儿科专家走进千家万户传播健康知识,智慧医疗
下一篇:青岛多家医院儿科爆满,不少大人也中招!医生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投稿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部|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版面费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